好書推薦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第一講

emotion

早幾年前,我的教會小組組員都差不多同一時期懷孕生子。隨著小朋友漸漸長大,我們都面對教養上的問題 。面對小朋友的情緒失控 ,我們該如何做呢 ?當時,小組每一個組員都是新手爸爸媽媽 ,都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我們決定每一年一起看一本教養書,學習如何教養小朋友。 這次我要分享的書籍,名叫《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這本書掌握了全腦原則,家長透過了解孩子的腦部發展,便能用最適切的方法教養孩童。

先做不抓狂的父母,才能教出不抓狂的孩子

不知各位有否試過給孩子惹得生氣勃勃,七竅生煙呢? 最後,大家便弄得家嘈屋閉,以眼淚收場。說實話,這情景經常都會在我們家出現 ,尤其是弟弟出生後,女兒更加會經常因嫉妒而發脾氣呢! 這本書提醒我們為什麼我們要管教子女。管教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處罰孩子,而是教導孩子。引用書中的一句話 :

“處罰可以暫時遏止行為,但教導能讓孩子學到一輩子受用的技巧。”

在管教的時候,我們又能否把管教和處罰分開呢? 我很喜歡這一句金句「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一書4 :18  這句金句常常提醒我在管教小孩子的時候,我是否讓他們感到恐懼?書中提到孩子會因著恐懼,害怕大人的反應而刻意壓抑內在衝動。此外,當家長讓恐懼,處罰成為影響孩子行為的主要動機時,他們便會學習用權力控制其他人。因此,家長在管教孩子時,能否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 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

2. 此時此刻,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

3. 我該怎樣教導孩子這一課?

emotion 1

我的分享

在之前的文章,我曾經分享女兒偷偷上淘寶網看滑板車一事。(1. 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我清楚知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挑選她的生日禮物。因此,在弟弟向媽媽告訴這件事情時,女兒的反應變得很激烈,並指著弟弟的頭,在他的耳邊大聲吼叫。(2. 此時此刻,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我想我的女兒學習節制,忍耐和誠實的品格。(3. 我該怎樣教導孩子這一課?)因此,我在她冷靜後,才跟她進行感情連結,了解她的感受,並教導她正確的做法。

又例如我的女兒在小時候常常說她不喜歡某人,有時甚至出現打人的行為。根據書中的情緒教養方法,我便作出以下的提問 :(1. 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她不喜歡別人做出某些行為?還是她和別人相處時,自己曾經受到傷害? (2. 此時此刻,我想讓孩子學到什麼?)其次,我想讓她知道每一個人都有做不好的時候,因此,我們要學會包容別人。另外,我們可以多思考別人對妳做得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多用言語表達自己,而不是出手打人。(3. 我該怎樣教導孩子這一課?)最後,我透過和女兒回想她與某位朋友相處的美好時光,教導她用愛與朋友相處。

從我的例子得知,家長在了解孩子的背後動機後,可以多作提問,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然後一起找出解決辦法,重新引導孩子用更好的方式去表達自己。

體罰的管教方式是否有效?

書中作者強烈反對父母打小朋友,因為這在親子關係上會帶來反效果,無法讓孩子學習我們想要他們學習的課題。此外,我們長時間孤立孩子,對他們不瞅不睬,或出言羞辱或恐嚇他們等,這某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因為當人受到威脅或身體攻擊時,人類的原始本能便會進行反抗,啟動適應生存模式。因此,孩子經歷恐懼痛苦和憤怒的情緒,就會引發他們下層大腦原始的反應,而非上層大腦精密思考的邏輯反應。

我十分認同作者所說的話。我的丈夫是一個性格剛烈的人,他權威型的教導,常常用高壓姿態去管教兒女。女兒在面對爸爸的威脅和恐嚇時,她便會作出強烈的反抗,並且更加情緒失控。與此同時,因著女兒的情緒失控,丈夫在管教時更加抓狂,顯得更加暴躁,最終在管教的時候弄得兩敗俱傷,以哭鬧收場。

現在,我十分感恩,我們的小組透過分享教養書所提供的教養子女方法,並彼此互相守望,丈夫管教子女的方式已經改變了不少。我們一家更加常常用愛裏沒有懼怕這句金句提醒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讓孩子再次經歷恐懼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父母必須謹記 :在管教子女時,我想孩子學到什麼 ?父母能夠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再進行管教?如果能夠,這便是成功的開始。

面壁思過naughty  chair的管教方式是否有效?

作者認為面壁思過的管教方式需要配合情感連結的方法,才能避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試想一下, 當我們要求小朋友在一個角落裏被孤立,他的感覺便是他自己獨自被關着,獨個兒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有被孤立和被否定的感覺。作者說:

 即使父母採取面壁思過完全出自好意,但實施方式卻常常不甚妥當。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方法讓孩子冷靜下來,鎮定情緒,平復內在的混亂狀態並乖乖聽話。但更多時候,父母把它當作一種處罰,目的不是幫助孩子回復平靜或學到重要課題,而是懲罰他做出某種行為,失去面壁思過的教導本意。

孩子在出現行為偏差時,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大人明白並認同感受。在孩子需要父母安慰的時候,尤其在他們情緒失控時,我們卻讓他們獨自坐在某個角落,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想與他們建立關係。作者指出家長可以配合充滿愛的情感連結方法,例如坐到孩子身旁,與他們談天,安慰他們或者與孩子一起同行,陪伴他們一起由情緒高漲到情緒冷靜下來的時刻。 家長不論用哪一種方法,謹記我們不是要處罰孩子,而是給予空間讓他們能夠自我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最後,我們要知道不抓狂教養的方法所重視的是透過和孩子進行情感連結,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今天我只是分享到書中的第一章。下一篇文章,我會詳細講述上層大腦與下層大腦的運作模式,讓大家有初步的概念,以致我們在管教孩子上能讓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

延伸閱讀:

好書推薦:《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第二講──認識大腦,和孩子進行情感連結

好書推薦:《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第三講──培養洞察力、同理心、修復力

值得父母反思的課題 :一起思考汪培珽《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我的好書推介:必看汪培珽《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過來人分享:是否必須跟《從零歲開始》一書湊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