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繪本《愛心樹》,讓孩子的生命活出愛

The giving tree

在這個暑假期間,我的教會舉行了一次暑期聖經班。這一次的暑期聖經班,我負責統籌五天的課程內容。其中一天,我與孩子分享繪本《愛心樹》,讓孩子的生命能夠活出愛。沒想到這個故事分享,竟然能夠深深地觸動孩子的心靈。孩子天真、單純地與導師分享,更讓我們一眾導師知道孩子明白何謂犧牲的愛?

這個故事內容說甚麼?

從前,有一個男孩,他很喜歡到大樹下玩耍,大樹也很喜歡這個小男孩,並時時刻刻陪伴他。小男孩會收集它的葉子,編織皇冠。有時,小男孩還會爬上樹上蕩秋千和吃蘋果。小男孩玩累了,他便躺在樹下睡覺。孩子和樹都感到很快樂。

The giving tree
The giving tree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小男孩長大了。他已經很久沒有去探望樹了。樹覺得非常孤單。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一次來到樹下,他和樹說他需要錢。樹便讓小男孩隨便把他的蘋果摘下,讓小男孩跑到城裏賣掉蘋果,換取金錢。樹感到很快樂。然而,這一次後,男孩很久都沒有再來了。樹感到很孤單和傷心。當這個男孩再來的時候,他對樹說他需要蓋一所房子給他未來的妻子和小孩居住。最後,樹便叫他把樹枝砍掉,作蓋房子之用。小男孩便歡歡喜喜地走了,樹也感到很開心。可是,這個男孩很久也沒有回來探望樹了。

The giving tree
The giving tree

當他再次來看樹時,樹想男孩陪伴他一起玩耍。這個孩子卻對樹說他只想要一條船。於是,樹便叫他砍下他的樹幹去做船。又過了很久,男孩又再次回來了。這一次,樹跟他說我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男孩了。已變成老年人的男孩亦回答樹,他只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便行了。於是,樹便讓孩子坐下來休息,樹感到很快樂。

The giving tree

何謂犧牲的愛?

我和孩子分享完這個故事後,便即時讓他們作出生命的反思。究竟,他們是故事中的樹,還是那個小男孩呢?樹無時無刻、無條件地犧牲自己。他把自己的蘋果、樹幹、樹枝都無條件地送給小男孩。大樹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只剩下樹根了。但是,小男孩再次回來的時候,大樹仍然讓他坐在樹根上休息。

聖經中提及「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在聖經班的時候,我向孩子提問我們是否像小男孩一樣,不停地求自己的益處,向我們的父母要求很多的東西呢!那時候,小孩子都沉默不語,認認真真地思考。我也讓孩子反思自己的父母是否像故事中的大樹一樣,無條件地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金錢等,陪伴小孩子成長呢?及後,孩子有一段時間與導師一起,就著問題進行討論。其中一位小女孩說爸爸媽媽不讓她玩平板電腦他是不愛我。原來,在孩子心目中,父母阻止他們玩平板電腦,不認同他們的行為,便等於不愛他們。及後,我也跟這位小女孩分享父母這樣做的背後原因是小孩子還在發育階段,長時間接觸平板電腦對眼睛有很大的影響,會很容易近視呢!及後,我也教導孩子要學習節制的功課。我讓孩子明白他們不只是求自己的益處,不停地嚷著要玩遊戲機。我也讓他們反思父母不批准他們玩電子遊戲或平板電腦,他們便很容易地發怒。學習節制的功課是他們需要做到的。最後,我帶領孩子進行禱告。倘若他們的生命好像愛心樹中的小男孩一樣,求主幫助他們能夠學習不單顧自己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並懂得多與身邊的人分享愛。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透過這次分享《愛心樹》這本別具教育意義的繪本,孩子能更進一步地反思自己能否愛人如己,還是他們只是單顧自己的事?家長可以利用這本繪本,讓孩子學習愛的功課呀!

延伸閱讀:

好書推薦:《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第二講──認識大腦,和孩子進行情感連結

好書推薦:《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第三講──培養洞察力、同理心、修復力

值得父母反思的課題 :一起思考汪培珽《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我的好書推介:必看汪培珽《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6-8歲小孩值得一看的情緒橋樑書──《再見了壞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