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擔任中文科科主任的期間,我總喜歡設計課程。我十分喜歡用繪本教學。繪本教學是我喜歡的課程設計之一。在教學期間,如果我發現某些繪本所帶出的價值觀與該單元的主題相關,在教學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我便會進行課程調整,把繪本教學融入在中文科的課程當中。《阿松爺爺的柿子樹》便是其中一本。由學習目標、寫教案、設計工作紙、活動、教學簡報……這一切一切,現今回想起來,總教人懷念。
這本書的內容說甚麼?
阿松爺爺的家種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樹。然而,他不想與其他人分享他的柿子,還故意在別人面前狼吞虎嚥地吃柿子,讓其他小朋友都看得口水直流。有一天,阿松爺爺的隔壁搬來了一位哎喲奶奶。哎喲奶奶與阿松爺爺打招呼後,便把吃完柿子所剩下的柿子蒂送給哎喲奶奶。哎喲奶奶高興地抱著柿子回家。
第二天,哎喲奶奶用阿松爺爺的柿子蒂做成了一個陀螺,興高釆烈地與小朋友在後花園玩耍。哎喲奶奶誇讚阿松爺爺的柿子蒂陀螺,其他小朋友看到後,都想擁有一個呢!阿松爺爺得悉這件事後,便趕忙摘下所有柿子,搬到倉庫去。當哎喲奶奶和其他小朋友到達阿松爺爺的家後,發現一顆柿子都沒有,便大失所望。最後阿松爺爺把掉到地上的葉子送給他們。哎喲奶奶和孩子便抱著一堆葉子,高興地離去了。
第二天,哎喲奶奶用葉子和小朋友編織了葉子項鍊,小朋友都十分高興。葉子不夠用了,他們準備要到阿從爺爺的家取葉子。這時,阿松爺爺也趕快採取行動,把所有葉子都拔走了。現在,柿子樹只餘下樹枝。阿松爺爺看到他們失望的表情,便把斷掉的樹枝送給他們。哎喲奶奶和小朋友便高興地回家去了。
翌日,阿松爺爺又發現哎喲奶奶的家有更多的小朋友。他們紛紛拿著樹枝,穿著麵粉烤起麵包來。小朋友發現樹枝不夠了,便想到阿松爺爺的家去拿。阿松爺爺急忙地把家中的樹枝都砍斷了。當哎喲奶奶和小孩子到達阿松爺爺的家後,都驚訝為什麼阿松爺爺要把樹枝都砍掉了。阿松爺爺十分後悔,並痛哭起來。哎喲奶奶鼓勵阿松爺爺只要柿子裏面有種子,便可以把柿子樹再栽種。最後,阿松爺爺學懂了分享他的柿子,把柿子送給小朋友吃。小朋友便把柿子的種子到處亂撒,希望新的柿子樹能夠儘快長出來。
阿松爺爺和哎喲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阿松爺爺的柿子樹》的柿子樹一書中,我們看到阿松爺爺和哎喲奶奶的性格截然不同。阿松爺爺是一個自私、衝動、幸災樂禍的人。而哎喲奶奶是一個樂天、富創意、充滿童真的老人家。其實,阿松爺爺不願意分享他的柿子,他大可以告訴其他人不願意分享,他需要把剩餘的柿子摘下,並賣到市場去。然而,阿松爺爺卻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他想看到別人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失落的表情。每一次,小朋友到訪他的家後,因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阿松爺爺便用其他的東西打發他們走。此外,我們不難發現阿松爺爺目標明確,他是帶有動機,讓孩子失望的。每一次,當阿松爺爺跑到哎呀奶奶的後花園,看到她與孩子玩得歡天喜地,並嚷著要再一次到他家中取物資時,他都二話不說,把他們想要的東西先行毀滅。阿松爺爺摘下柿子、樹葉、樹枝,他每一次的行為都十分衝動,並沒有三思而後行。其實,哎喲奶奶是一個富有創意的老人家。她喜歡與孩子分享快樂。她只是就地取材,看到有什麼東西可以玩,便拿來與孩子玩樂。阿松爺爺似乎並未看懂這點,而是執著地不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一切。結果,他最終把自己的柿子樹都斬掉了,最後得不償失。
你願意與別人分享快樂嗎?
在上一篇文章,我也跟大家提及《自私的巨人》一書,並指出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與別人分享的。然而,當我們有擁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否也可以把我們多出來的東西,與他人分享呢?阿松爺爺正正擔心他在分享柿子後,會失去自己的柿子。這種由心而發的害怕讓阿松爺爺一而再,再而三,並不經思考地把自己所有的都毀滅了。這種我把東西毀滅了,也不與別人分享的心態,真的正確嗎?真的讓人感到愉悅嗎?哎喲奶奶能吸引更多孩子到他的花園來玩耍,除了因為她笑容可掬外,更重要的是她願意分享快樂。她把自己的想法,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哎喲奶奶和小孩子一起用柿子蒂製造陀螺、用葉子編織項鏈、用樹枝烤麵包……這就是哎喲奶奶樂於分享愛而帶給小孩的歡樂。
你想做阿松爺爺還是哎喲奶奶?
繪本是很好的教學工具,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故事中的主角阿松爺爺和哎喲奶奶,他們的形像鮮明,性格不同。在與孩子說故事後,我們不妨也問問孩子,他們想做阿松爺爺,還是哎喲奶奶?為什麼呢?此外,家長亦可藉著這本繪本《阿松爺爺的柿子樹》,與孩子討論何謂分享?衝動的人,在待人處事時,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箴言29:11提及「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我們要攻克己身,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需要長時間的操練。但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從這本繪本中有所得著吧!
延伸閱讀: